下载APP 天气预报
百融云创科技赋能产业互联网,助力中小企业线上金融
时间:2020-09-27

      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阻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近年来,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采取多种措施破解这一难题,但仍显吃力施展不开拳脚,其主要原因如下:

      一是规模较小、数量众多的中小微企业缺乏必要的抵押担保物,且抗风险能力弱,容易出现资金流紧张、断裂的情况,风险复杂程度高。

      二是传统银行人工现场调查的作业模式“过重”,这种模式适用贷款额度较大的大企业,对地域分布广泛且分散的小微企业采取此种模式,风险识别成本过高,操作不经济。

      三是中小客户群体金融需求具有“短、频、快、急”的特点,且需求多元,固定标准的金融产品难以满足其生产经营需求。

      四是中小微企业因经营时间短、数据不健全、经营管理不规范,纳税记录不健全等问题导致金融机构缺乏必要的数据基础,分析难度大。

      五是单一金融机构在普惠信贷业务开展中,存在获客渠道单薄、自有数据风控效果不理想、风险自担情况下风险过于集中、资金供给受限等诸多问题,在业务可持续性上遭遇瓶颈。

      百融云创发挥平台优势,多方对接碎片、细分业务场景,帮助资产方匹配立体化多元资金通道。一方面在确保真实性和透明度的前提下,从大量中小企业中挑选出金融机构偏好的优质资产,通过搭建金融机构与长尾人群的通道,有效促进低成本的银行资金流向中小企业,降低客户获得服务的成本;另一方面,多种负债机构共同作为备选融资来源可以降低资金面波动对普惠金融人群服务可得性的影响,为他们引入持续稳定的“源头活水”。

      百融云创坚持以科技为驱动,不断探索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金融场景的应用,努力提升金融云平台服务能力,有效连接资产和资金,助力小微企业获得便利的金融服务。通过业务模式、营销获客、作业模式、风控体系、科技平台的创新,为产业端落地了全线上的金融服务系统。构建“产业+科技+金融”模式小微场景金融生态,切入产业供应链场景,有效整合了产业链融资过程中的物流、商流、信息流、资金流,做到“千企千面”;创新性地把C+B智能风控体系应用贯穿到小微客户金融服务全生命周期始末,从而更准确衡量借款企业实际的还款能力,为解决金融核心业务中的风险定价提供支撑。同时,通过对各行业的深度解读,实现产业场景数据的金融化,在风控模型的设计和金融产品的打造上做到“量体裁衣”,赋能金融机构和产业平台数字化创新和转型。

      2018年7月,百融云创多次深入走访塑料加工企业集中区域,对吹膜厂、注塑厂、无纺布厂、发泡厂等类型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分析经营特点与交易特征。了解到塑料加工行业中的小微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处于弱势地位,除了场地租赁和员工工资成本外,向上游采购原材料时都需要先款后货或订金结算,而下游销售时多有30-120天不等的账期,生产经营资金占用较大,难以扩充产能或技术升级。然而,小微企业经营场所通常为租赁而非自有产权,生产设备属于轻资产,难以为融资提供有效的抵押担保增信;单个企业融资规模通常在100万以内,区域分布分散,普遍财务管理水平不高,交易融资频率高,造成了产业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这些企业迫切希望通过便捷、优惠的途径解决原材料采购资金周转的需求,以便采购优质低价的原材料,增强资金流动性、扩大生产规模、提升生产技术,从而增加收入。

      百融云创根据实地调研情况,与塑化产业头部平台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塑料加工企业原材料采购交易背景,以交易行为作为授信依据,为塑料加工小微企业量身定制金融产品“惠云塑贷”。今年春节,受新冠疫情影响,大部分中小企业工厂出现工人返工难,采购销售运输难,生产配套供应难等问题。塑化产业平台“快塑网”的下游工厂中涉及生产口罩、防护服、消毒液、洗手液、医用包装袋的相关企业出现了资金紧张,货物原料供应问题。

      为保障疫情防控物资生产的原料供应。百融云创紧急携手快塑网、中信银行、粤财金科、中合担保,成立“疫情保障专项组”,确保工厂采购原料时的融资需求,在第一时间调配原料物资及物流资源,保障相关物资以最快的时间送到医疗产品制造企业,加班加点生产疫情急需物资,满足抗击疫情前线需求。同时,在中信银行、粤财金科和中合担保等多家金融机构和企业的全力配合下,实现了在线申请、在线审核、在线签约、在线放款,保障了医疗产品制造企业和物料供给企业的各项物资采购的资金供给。为减轻小微企业资金压力,各金融机构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给予贷款企业减免息费、延长还款期限等优惠政策,不断贷、不抽贷、不压贷,与小微企业守望相助,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百融云创构建的“产业+科技+金融”模式有效融合供应链金融信息流、现金流、物流三流合一的风控模式,实现了借款用途的准确监控和资金流的定向支付,实现了现金流在场景生态内的闭环运用,有效降低了贷款挪用风险;并且调动了产业平台拓展业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了对底层资产客户的高频触达,增强了客户满意度和粘性,实现对资产端、资金端的双向赋能。